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2-01-15
论文
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及苗种培育试验
夏重志;牟振波;陆久韶;李永发
2002, 15(1):  1-4.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首次报道了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技术,孵化水温3-11℃,积温达到140-221度日破膜孵出稚鱼,孵化率北京房山87.6% ,黑龙江渤海81.9% ,经21-28d胚后发育上浮平游开食.同时介绍了苗种培育技术和管理方法.
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
李永发;牟振波;牛红燕;张艳
2002, 15(1):  5-7.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从美国引进的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试验情况.经42天孵化,发眼卵的孵化率为81.85%,仔鱼至上浮稚鱼成活率为96.8%,稚鱼成活率为80%.
大西洋鲑(Salmo Salar)苗种饲养试验
刘澧津
2002, 15(1):  8-11. 
摘要 ( )   PDF (9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从国外引种的两批大西洋鲑发眼卵进行了孵化、仔鱼和鱼种饲养试验.孵化率达98.5%,仔鱼成活率64%,体重30克鱼种的成活率为32%.作者结合具体实验条件,尽量采用国外成熟技术,对结合点上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黑龙江渔业资源调查报告
董崇智;刘永;王金;王洪波
2002, 15(1):  12-18. 
摘要 ( )   PDF (1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1年对黑龙江中游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共统计4趟三层流刺网渔获物,575船次,计4874.65kg.其中抚远江段主要渔获物鲤(26.8%)、鲢(34.7%)、鳊(5.9%)、翘嘴鱼白(3.9%),2001年捕捞量300t,渔船550只,三层流刺网550趟,捕捞强度2.10kg/船/日;绥滨(290农场)江段主要渔获物鲤(20.9%)、鲢(51.4%)、鳊(14.3%)、翘嘴鱼白(5.8%),2001年捕捞量40t,渔船63只,三层流刺网126趟,捕捞强度2.54kg/船/日.黑龙江2000年捕捞江鱼2408t,渔船1795只,三层流刺网1893趟.黑龙江2000年捕捞强度为5.36kg/船/日,2001年为4.78kg/船/日.黑龙江渔业资源呈现严重衰退状态.
黑龙江中游抚远江段鲢鱼渔业生物学研究
刘永;董崇智
2002, 15(1):  19-23. 
摘要 ( )   PDF (13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中游抚远江段鲢鱼渔业生物学状况.鲢鱼捕捞群体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1952L2.4050;年龄结构以5龄为主;绝对生殖力为66420~169830粒,平均为101320粒;相对生殖力为718~1525粒,平均为1175粒;成熟系数♀群为1.23~1.60%,平均为1.38%,♂群为1.26~1.56%,平均为1.27%;肥满度系数♀群为8.45~20.00%,平均为13.94%,♂群为0.64~3.06%,平均为1.58%.该江段鲢鱼种群优势明显,但产量已明显呈下降趋势,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黑龙江流域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资源现状研究
韩英;王云山;范兆廷;刘敏
2002, 15(1):  24-34. 
摘要 ( )   PDF (22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大麻哈鱼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根据中俄渔业混合委员会共同制定的乌苏里江、黑龙江渔业资源联合调查的工作方案,1999-2000年我们对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水域的大麻哈鱼上溯群体进行了调查.上溯鱼群雌鱼平均体重为3.07±0.89Kg,多在2.1-3.5Kg之间(占雌鱼总数的70.28%);上溯鱼群雄鱼平均体重为2.59±0.90Kg,多在1.6-3.0Kg之间(占雄鱼总数的68.9%).末渔期上溯的鱼体较小.检查156尾大麻哈鱼,回归个体年龄在3-6(2+-5+)龄,以4龄鱼为主体,其中3龄为19.2%;4龄为66.7%;5龄为12.2%;6龄为1.9%.解剖测定21尾上溯产卵个体,雌鱼的成熟系数平均为14.5%(10.0-18.3%),雄鱼为3.51(2.1-5.0%).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大麻哈鱼上溯群体的生物学特征和群体结构较以往的记录发生了一些变化,乌苏里江与黑龙江大麻哈鱼群体也有一定的差异.另外,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上游历史上的大麻哈鱼产卵场大多数已多年不见上溯鱼群,大麻哈鱼的产卵场面积已锐减.
大兴凯湖底栖动物
姜作发;战培荣;赵吉伟;赵春刚;董崇智
2002, 15(1):  35-36,5. 
摘要 ( )   PDF (8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1年7月、9月对大兴凯湖底栖动物进行了研究.底栖动物共计7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占42.9%.密度为117.2个/m2,寡毛类占91.0%,水生昆虫占6.8%,甲壳类占2.2%;生物量为5.8000g/m2,甲壳类占89.8%,寡毛类占9.6%.密度、生物量秋季大于夏季.
水丰水库渔获变化和鱼类资源现状及小型经济鱼虾种间关系分析
解涵;唐作鹏;解玉浩;李兴友
2002, 15(1):  37-42. 
摘要 ( )   PDF (14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丰水库的渔获量1961-1980年间变化于47~300t,1981~1984年增长到740~1321t,1985~2000年为2270~4926t.渔获物组成中以亚洲公鱼为主,1980~2000年亚洲蚣鱼占总渔获的29.6%~93.0%,平均为65.6%.鲤鲫鱼占6.2%~16.4%,鲢鳙鱼占8.1%~13.3%,鳊鲂占1.8%~11.3%,虾占5.9%~16.1%,其它鱼类占2.4%~9.3%.2000年大银鱼占总渔获的2.8%.1985~2000年水库鱼类资源相对稳定.亚洲公鱼、青虾和大银鱼三种小型经济鱼虾的种间关系表现为互利共生,竞争和残敌关系,可能向种间形成平衡调节方向发展.
黑龙江省绥滨江段鲤鱼渔业生物学研究
司凤云;赵春刚;何久胜;付维清
2002, 15(1):  43-46.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鲤鱼渔业生物学研究.对2001年三层流剌网鲤鱼捕捞群体体长平均41.2(21~69.5cm)、体重平均1736(550~8200)g组成,年龄结构由4~10龄组成以6龄为主(35%)W=0.2434L2940,绝对生殖力平均375241(124670~515200)粒,相对生殖力平均128.1(75.7~169.9)粒/g,种群数量为1.43t,等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鲤鱼资源呈逐渐衰退趋势.
黑龙江绥滨江段翘嘴鱼白渔业生物学研究
司凤云;赵春刚;何久胜;张军
2002, 15(1):  47-49. 
摘要 ( )   PDF (6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翘嘴鱼白渔业生物学,对2001年三层流剌网~捕捞群体的体长平均为56.8(42~73)cm;体重组成平均为1950(800~4100)g;w=0.2434 L2.9403;年龄由5~10龄组成,以9龄为主,占33.3%;绝对生殖力平均为375241(124670~515200)粒,相对生殖力平均为128.1(75.76~169.94)粒 /g;种群数量为 1.43t.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绥滨江段翘嘴鱼白资源呈下降趋势.
黑龙江绥滨江段鳊鱼渔业生物学研究
司凤云;何文胜;王成树;董崇智;赵春刚;陈海燕
2002, 15(1):  50-53. 
摘要 ( )   PDF (9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黑龙江中游绥滨江段鳊鱼渔业生物学.对2001年三层流刺网鳊鱼捕捞群体的体长、体重组成、年龄结构与生长、生殖力、肥满度、成熟系数等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
喹乙醇对鲤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叶继丹;卢彤岩;杨雨辉
2002, 15(1):  54-56.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一龄越冬的德国镜鲤为试验对象,测定一次内服和腹注喹乙醇96h的死亡率,探讨喹乙醇对鲤鱼的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2~10g/kg体重的等比浓度梯度喹乙醇内服剂量不引起任何毒性反应,腹注喹乙醇LD50为1022.6mg/kg.结果提示,喹乙醇对鲤鱼的毒性极低.
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外源DNA对鲤鱼和虹鳟鱼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
闫学春;孙效文;梁利群;曹鼎臣
2002, 15(1):  57-60. 
摘要 ( )   PDF (11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外源基因分别对鲤鱼和虹鳟鱼授精卵孵化率影响的研究.从1993年-1996年4年中,我们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虹鳟鱼授精卵(包括囊胚期卵)5,676粒,孵出鱼苗364尾,孵化率为6.4%(4年平均,虹鳟鱼正常孵化率为80%);而用这种方法,将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授精卵12,196粒,孵出鱼苗4,290,孵化率为34.0%(4年平均,鲤鱼正常孵化率为70%左右).实验结果:显微注射技术在虹鳟鱼和鲤鱼两种受精卵上的效果明显不同,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杂交结果相近.
分子遗传标记及其技术在水产生物中的研究与应用
邢晶晶
2002, 15(1):  61-70. 
摘要 ( )   PDF (24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总结了现代生物学所发展出来的各类分子标记,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生生物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一简单综述.
利用松油醇对鲟鱼成熟卵子组织结构的观察
关海红;曲秋芝
2002, 15(1):  71-73. 
摘要 ( )   PDF (5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多年来的实验经验,对常规石蜡切片中常遇到的技术障碍问题进行了深一步的探讨,总结出了十分有效的方法,从而对鲟鱼成熟卵子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形态结构的观察,利用此方法的同时减少了试剂的致毒和环境污染为组织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手段.
金鳟发眼卵孵化及苗种培育试验
陆久韶;李永发;牟振波;夏重志
2002, 15(1):  74-77. 
摘要 ( )   PDF (9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首次报道了金鳟发眼卵孵化技术,孵化水温5-11℃,积温达到140-180度日破膜孵出稚鱼,孵化率北京房山78.0% ,黑龙江渤海75.8% ,经20-40d胚后发育上浮平游开食.同时介绍了苗种培育技术和管理方法.
温流水小水体鲟鱼养殖试验研究
吕耀平;黄富友;叶小芳
2002, 15(1):  78-80. 
摘要 ( )   PDF (7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温流水小水体养殖鲟鱼,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放养规格在每尾长10-12cm时,放养密度可达到80-90v/m2;当放养规格每尾长为30-35cm时,放养密度以50-60 v/m2为宜;鲟鱼的日均增重量随着个体的增重而增加;饲料系数随着鱼体的增大而增大.
美国大口胭脂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郑玉珍;付佩胜;王玉新;朱永安;刘超;孙惠巧
2002, 15(1):  81-83. 
摘要 ( )   PDF (6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专塘培育大口胭脂鱼亲鱼,采用人工催情、产卵、受精、池塘孵化、培育等方法,催产美国大口胭脂鱼92组,培育出1.5~2.0 cm的苗种283万尾.
酶制剂对黄颡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韩庆;夏维福;罗玉双;王文彬
2002, 15(1):  84-87. 
摘要 ( )   PDF (10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黄颡鱼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用平均体重6.5 g的黄颡鱼540尾分成5组(4个试验和1个对应组),每个试验组设2个平行,酶制剂分别按0%、0.05%、0.10%、0.15%、0.25%添加,通过40天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P<0.05)其最佳添加水平为0.15%.
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结构变化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吴萍;邱高峰;楼允东
2002, 15(1):  88-92. 
摘要 ( )   PDF (26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中华绒螯蟹精子发生过程及促雄腺结构变化的光镜与电镜观察表明:中华绒螯蟹的精巢发育、精子发生与促雄腺的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促雄腺处于发育起始阶段时,精巢内尚未有精细胞形成,生精小管内以初级精母细胞与次级精母细胞占优势;当促雄腺处于分泌期时,精巢内精子形成并成熟释放;河蟹繁殖后,促雄腺处于退化状态.
水库网箱养鱼黄颡鱼技术
汪长友;林干云
2002, 15(1):  93-94. 
摘要 ( )   PDF (4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浅谈渔业科技档案质量
郑凤珍
2002, 15(1):  95-96. 
摘要 ( )   PDF (3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