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2-15
研究论文
蓝色鳞(Cyprinus carpio blue vat)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薛淑群;徐伟
2011, 24(2):  1-3.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蓝色鳞鲤染色体,对100个中期分裂相记数统计,确定蓝色鳞鲤(Cyprinus carpio blue var)的染色体数为2n=100。测得核型参数按Levan等的染色体划分标准得出:蓝色鳞鲤有1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1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in);22对端部和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t),其染色体总臂数(NF)为156,蓝色鳞鲤核型公式为2n=30m+26sm+44st,t。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了蓝色鳞鲤的DNA含量,与鸡血细胞标准对照相比为1.73±0.10,以鸡红细胞DNA含量2.3Pg.N^-1计,则蓝色鳞鲤的体细胞DNA含量为3.99Pg.N^-1。
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比较
闫学春;梁利群;葛彦龙
2011, 24(2):  4-8. 
摘要 ( )   PDF (34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制备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鲤鲫杂交♀×德国镜鲤♂;鲤鲫杂交♀×鲤♂)的染色体。结果表明: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组由150条染色体组成,按着丝粒位置染色体组型可分为四组,每个染色体小组均由三条同源染色体组成。其中鲤鲫杂交♀×鲤♂回交的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34,其核型公式为:3n=60m+24sin+36st+30t;鲤鲫杂交♀×德国镜鲤♂回交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58,其核型公式为:3n=63m+45sin+12st+30t。
唇鲭人工繁殖试验
骆小年;李军;夏大明;董韶华;李世阳;王鲁杰
2011, 24(2):  9-12. 
摘要 ( )   PDF (2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鸭绿江及其支流瑷河中收集野生唇鲳Hemibarbus labeo(Pallas)苗种,在池塘和网箱中培育3-4年后,于2009和2010年对这些亲本进行了7批次人工繁殖试验,共催产亲鱼231组,获卵470万粒,水花282.5万尾,基本摸清了该流域唇鲋的雌雄鉴别、成熟度鉴别、繁殖时期与温度、催情药物、人工授精、孵化等规模化生产人工繁殖技术。
细鳞鱼在人工流水养殖下的生长特性
牟振波;李永发;徐革锋;刘洋;丛宇
2011, 24(2):  13-16.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2.8~16.8℃泉水,进行细鳞鱼工厂化流水养殖,12、24、30月龄的体重分别可以达到60.53±27.60g、323.37±74.61g和735.83±164.80g。要达到500g上市规格,需要24~28个月。1龄鱼生长比较缓慢,2、3龄生长速度较快。体重变异系数变化较大,在20~55%之间。
鲤、鲢、鳙、草鱼消化道消化酶种类和活性的比较研究
毕冰;孙中武;肖晓文;尹洪滨
2011, 24(2):  17-20.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鲤、鲢、鳙、草鱼亲鱼消化道消化酶的种类;用比色法及滴定法分别测其消化酶相对活性。结果表明:鲤、鲢、鳙、草鱼4种鱼消化道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与食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蛋白酶活性依次为鲤〉鲢〉鳙〉草鱼;淀粉酶活性依次为草鱼〉鲤〉鳙〉鲢。脂肪酶活性与食性的关系不明显。四种鱼消化酶的表达与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相一致,消化道前2/5部位(G1、G2)的消化酶活性最高,是无胃鱼消化道的主要消化场所。消化道中央部位(G3)的消化酶活性次之,能将未消化完全的食糜进一步消化,而消化道后段(G4、G5)消化酶活性最低。可见,消化酶活性及消化功能呈递减形式,食物在消化道中随着消化、吸收,逐渐排出体外。本研究为鲤、鲢、草鱼、鳙4种鱼的营养生理学、高效饲料配比的研制及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金丝桃素、绿原酸和硬葡聚糖对草鱼幼鱼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宋文华;胡宗云;富丽静;张涛;李赫;劐已福向;张健
2011, 24(2):  21-25. 
摘要 ( )   PDF (36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水温(25±2)℃下,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硬葡聚糖(0.2%,G1组;0.4%,G2组)绿原酸(0.04%,G3组;0.08%,G4组)和金丝桃素(0.066%,G5组;0.132%,G6组),连续投喂放在1.0m×0.5m×1.0m网箱内、体质量110±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35d,以未添加者为对照组,探讨三种添加剂对草鱼幼鱼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添加济对草鱼幼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影响不显著,当饲料中添加0.08%的绿原酸时,草鱼幼鱼末体质量和肝体比显著增加(P〈0.05);三种添加剂都可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以添加0.08%的绿原酸效果最好,添加剂各组间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0.132%金丝桃素组的草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它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0.2%硬葡聚糖可显著提高草鱼幼鱼血清溶菌酶含量(P〈0.05);三种添加剂对草鱼幼鱼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
黑斑狗鱼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霍堂斌;袁美云;张丽荣;姜作发
2011, 24(2):  26-30. 
摘要 ( )   PDF (37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0^+龄~4^+龄黑斑狗鱼332尾,对其体长、体高、体宽、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头高、头宽、吻长、眼间距、口裂宽、口裂长和体重等13个性状进行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法分析体重和形态形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斑狗鱼除0^+龄头长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外,其它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通径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体长和头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而且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均最大,其余各性状均是通过体长间接的影响体重;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其它性状主要通过体长影响体重;通径分析结果与决定系数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R2〉0.85,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建立以体重为因变量(Y),各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0^+龄~4^+龄黑斑狗鱼体重(Y)与形态性状参数的多元叵归方程分别为:LgY=-1.411+0.395LgX8+0.576LgX1+0.092LgX1n+0.538LgX7+0.35LgX6;LgY=-4.132+0.866LgX1+0.102LgX】2+0.083LgX7;LgY=一4.186+0.772LgX1+0.195LgX7;LgY=-2.542+0.372LgX1+0.185LgX3+0.256LgX8+0.23LgX7,;LgY=-4.585+0.816LgX1+0.178LgX7。经回归预测估计值与实际值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程可用于黑斑狗鱼实际生产中,为黑斑狗鱼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量指标。
哲罗鲑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佟广香;匡友谊;许凌雪;刘博;尹家胜
2011, 24(2):  31-36. 
摘要 ( )   PDF (401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20个全同胞家系中随机测量了900尾哲罗鲑(Hucho taimen)幼鱼(1+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叉长、体高、体宽、头长、头高、头宽、眼径、眼间距和吻长等11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分析,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了哲罗鲑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11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R0.05),去除体长、叉长及头长这三个与全长共线性的性状后,进行通径分析,发现眼径和吻长对体重的作用不显著,在剩下的6个性状中,全长对体重的决定作用最大,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体重,其直接作用系数为O.5549,且大于其它5个性状的直接作用之和。这6个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系数为0.9643,表明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以体重为依变量,全长、体高、体宽、头高、头宽、眼间距为自变量的通径方程:log(体重)=-3.9130+1.7039log(全长)+0.2626log(体高)+0.2740log(体宽)+0.1765log(头高)+0.3460log(头宽)+0.262410g(眼间距)。以上通径方程为哲罗鲑亲本的选择和表型性状的理想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恩诺沙星对小体鲟和史氏鲟体内SOD活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李绍戊;王荻;马涛;卢彤岩
2011, 24(2):  37-40. 
摘要 ( )   PDF (32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水温23℃、pH值6.5、溶氧10mg/L、氨氮含量小于0.1mg/L和亚硝酸盐含量小于0.001mg/L的条件下,将恩诺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mg/kg浓度,连续口服给平均体重50.0±5.0g的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及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5d,停药2d后测定其血浆及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以期掌握不同恩诺沙星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趋势,探讨分析该酶在药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两种鲟两种组织内均含有一定量的SOD酶,且在对照组及所有给药组肝脏中酶活力均高于血浆中。不同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均先受诱导升高,而后被抑制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40mg/kg浓度组达到最大值。血浆中SOD活力受给药浓度影响较小,起伏较平稳,而小体鲟SOD活力始终高于史氏鲟。肝脏中SOD活力变化较剧烈,在低浓度组(〈40mg/kg)史氏鲟肝脏中SOD活力明显高于小体鲟,而在高给药浓度组(〉40mg/kg)则小体鲟略高于史氏鲟。
鲟亲鱼培育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组成与变化特点的研究
王秋实;孙大江;赵春刚;马国军
2011, 24(2):  41-45. 
摘要 ( )   PDF (31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2009年5-9月鲟亲鱼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随季节的变化。结果显示:鲟亲鱼的活动导致养殖池塘沉积物再悬浮,水体透明度较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绿藻门(Chlorophyta)的月牙藻(Selenastrum sp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p.)等小型个体为主,浮游植物密度1.0883×lO^7ind./L—1.5662×lO^7ind./L,生物量14.6438~19.2535mg/L。浮游动物以轮虫(Rotifera)和桡足类(Copepoda)为优势种群,浮游动物密度162.0000ind/L~560.0000ind/L,生物量0.3795~1.5482mg/L。研究显示,鲟亲鱼的活动是决定池塘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过程之一。
松花江哈尔滨段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影响评价
阎齐;于洪贤
2011, 24(2):  46-52. 
摘要 ( )   PDF (47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8年8月,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同时对水域环境影响作出评价。结果显示:松花江哈尔滨段夏季共有浮游植物7门43属72种,含5个变种。种群结构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优势种以蓝藻门、绿藻门及硅藻门的小环藻为主。基于优势种、丰度、生物量、污染指示群落和理化指标综合评价,松花江哈尔滨段夏季呈富营养状态。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建设使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水位升高和流速降低,从而造成此水域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硅藻缓慢向蓝、绿藻演替,易发生水华。
综述
原位杂交技术在水产动物育种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刘斌;李海龙;韩英
2011, 24(2):  53-56,6. 
摘要 ( )   PDF (37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位杂交技术作为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和免疫组织化学两者相结合的一项技术,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中地高辛标记物凭借其系统安全、方便、省时,敏感性和质量控制优于生物素标记和放射性物质标记技术,被广大研究者认可。本文重点介绍了地高辛原位杂交的原理,概括了其在水产动物育种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重金属砷对黄海、渤海主要几种经济贝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天红;于晓清;王颖;孙元芹;芦晃;郑永允;吴志宏
2011, 24(2):  57-62. 
摘要 ( )   PDF (44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综述了重金属砷在海产品中的存在形态及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讨论砷对几种经济贝类的生理生化影响。海水中砷含量的规定是≤0.03mg/L,对比目前国内标准中涉及到砷在贝类的限值发现,海洋贝类的无机砷限值在≤0.5mg/kg—lmg/kg,并且发现不同的标准规定值不一样。重金属对贝类的危害描述方法研究上,目前国内采用的研究方法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双箱模型,其他的例如全封闭的双箱循环水模型、静态水模型、半静态循环水模型都是在双箱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立的。笔者建议应加强重金属对魁蚶的危害描述研究,不但可以积极应对国际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还可以为扩展我国在贝类与重金属关系领域的研究。
气候变化对鲑鳟鱼类栖息环境及相关生物学的影响
梁雄伟;于洪贤;刘伟
2011, 24(2):  63-68. 
摘要 ( )   PDF (47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鲑鳟鱼类作为对温度和周围环境比较敏感的冷水性鱼类,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温度升高引起环境的相关变化对其影响明显。本文针对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鲑鳟鱼类栖息地及相关生物学影响的研究情况,先从从栖息地环境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又从温度、CO2浓度、降雨量及酸雨的增加、紫外线辐射增强和鱼病的传播等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鲑鳟鱼类生物学方面的影响。同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地域局限性和缺乏评价标准的相关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提出了今后重点关注和尚待研究领域。